别慌体检查出这5个妇科病,可能根本

每一回,打开体检报告时,

那个紧张程度,

堪比当年查高考成绩。

“宫颈糜烂”“子宫肌瘤”……

这些疾病会癌变吗?

一张薄薄的体检报告单,

常给大家带来很多危机感。

其实,很多疾病只是名字听起来吓人。

1、宫颈糜烂不是病

「宫颈糜烂」根本不是病,这是最重要的一点!

宫颈糜烂是由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,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长到宫颈外口的现象,临床上称其为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」。

简单说就是:宫颈里的细胞长到了宫颈口外,因为这些柱状上皮细胞看上去红红软软,就像是「烂」了的样子,但它真的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。

人卫出版社《妇产科学》第7版教材,在前言里就说了:

「……重视讲述的内容尽可能作到和国际接轨,重视知识更新……不断更新临床诊断治疗标准。例如取消宫颈糜烂病名,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。」

既然根本不是病,也就谈不上什么一二三级的严重程度,更谈不上治疗「宫颈糜烂」。

2、盆腔积液3厘米以下不用治

很多女性在进行妇科彩超检查后,结果里面有一项说“盆腔积液”,听起来非常可怕。

其实,人体的盆腔、腹腔并不是干巴巴的一块“土地”,腹膜、大网膜、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,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,是正常的生理表现。

而“盆腔积液”是一种表现,不是一种疾病,更确切地说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。

深度小于3cm且无不适

多为生理性无需治疗

盆腔积液如果量多、伴有其他症状,可能提示有一些疾病,而少量的、无症状的盆腔积液,并不代表有盆腔炎。

专家提醒,B超观察积液的深度小于3cm,没有其他不适症状,通常不需要处理。

排卵期、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,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,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,稍微多于3cm也不必大惊小怪。

因此,看到超声提示盆腔积液不要紧张,特别是年轻女性。

但要注意,盆腔炎、附件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易诱发病理性盆腔积液,有下列症状的时候需要及时进行诊断治疗:有下坠感;下腹、腰骶部疼;抵抗力下降;月经紊乱;不孕。

3、子宫肌瘤5cm以下一般相安无事

“子宫肌瘤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!

其实,此“瘤”非彼“瘤”,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。

据统计,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%有子宫肌瘤,也就是说,每五个女性中就有一个中招。通常,5厘米以下的子宫肌瘤大多相安无事。

她建议,女性应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,如果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,或肌瘤增大迅速,更年期后肌瘤不萎缩,反而变大;

长期经量过多、经期过长导致贫血,或压迫泌尿系统、消化系统、神经系统等,药物无法根治,要考虑手术。

未生育的女性,如果有子宫肌瘤,直径4厘米就要考虑手术。

有子宫肌瘤的女性要定期随访,一旦腹痛,要及时就医;不要乱吃滋补品,尤其是已发现肌瘤的女性,少吃胎盘、黄鳝等。

4、乳腺增生多数癌变机会不大

一个体检下来,10个女性8个有“乳腺增生”问题。

“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?”“吃点什么药才能治好增生?”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都是:一般不用治疗。

乳腺增生分为生理性的单纯乳腺增生和病理性的乳腺囊性增生症。

乳腺囊性增生症常见于30-50岁绝经前女性,月经初潮年龄早、绝经晚、肥胖、服用含雌激素补品均是该疾病的易感因素。多数表现为经前疼痛,常合并乳房肿块,可随月经周期增大缩小。

每天保持良好心态,坚持适量运动,少吃含雌激素的食品,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。

乳腺囊性增生症多数癌变机会不大,但如果病理证实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,则属于癌前病变,需高度重视,定期乳腺专科就诊。

5、卵巢囊肿直径小于6cm大多会消失

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。

生理囊肿是怎么发生的呢?就是因为在月经的周期中,卵巢在经历卵泡期、排卵和黄体期的过程中出现的囊肿,生理囊肿包括卵泡囊肿、黄体囊肿和卵泡膜黄素化囊肿。

生理囊肿长啥样?特点就是囊肿直径小于6cm,肿瘤标志物也不高,而有生理囊肿的女性也没有什么不舒服,大部分生理囊肿会在1~3个月消失。

对于这种囊肿,医生建议1~3个月后月经干净复查即可。如果囊肿短时间迅速增大,就不考虑生理囊肿了,这种卵巢多需要手术治疗。

如果是病理性的,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接下去是否需要手术,手术方案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、囊肿的情况、是否有生育需求等。

6、感染了HPV并不等于患了宫颈癌

HPV感染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毒感染,凡是有性生活女性,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将HPV病毒带到生殖道内。

80%的女性一生中可能感染HPV

HPV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,主要是性接触传播;还可通过接触感染者衣物、生活用品等。但前提条件是宫颈有破损,病毒进入宫颈上皮细胞内。

HPV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,与人类相关的有40余种。低危型HPV也就是常见的引起尖锐湿疣的病毒(如:6、11等型别),而高危型HPV(如:16、18、58、52、33等型别)可能引起宫颈病变。

超过80%的女性在某一阶段都会有一过性感染。90%以上的感染在1年之内就会被清除。只有持续感染才会导致宫颈癌,宫颈癌前病变时间长,筛查容易诊断。研究显示,99.7%的宫颈癌是HPV病毒引发的,但并不等于感染HPV的人99.7%得宫颈癌。“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”

HPV致癌通常需10年左右

正常情况下,HPV病毒会被人的免疫系统清除,所以短暂的感染很正常,类似于得了一次病毒感冒,甚至可能还没有出现感冒症状,病毒就已经从体内被清除了,并不会发展为癌前病变。只有少数免疫功能较弱或免疫机制缺陷的女性,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,导致HPV持续感染,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宫颈癌。

“HPV的致癌过程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过HPV感染-持续感染-癌前病变-癌症的几个阶段,通常需要10年左右,中间过程既有可能自行好转也可以通过治疗癌前病变而阻断。”

新日生物郑重提醒:

体检查出以上疾病,

大多不需处理,

定期复查随访,

做好每年的健康体检,

监测身体变化就行了。

觉得不错,请点“在看”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noskm.com/wadzz/958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